解放军的反无人机系统“神器”——625E防空战车,已经正式开始装备部队。这款防空战车的研发并非临时起意蚂蚁策略,而是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军工研发团队便已着手进行相关测试。2021年,625E便出现在青藏高原进行适应性测试。那时的625E可能仍为试验车,主要用于检验其在高海拔环境中的表现。这也反映了中国军方对于无人机逐渐成为现代战争重要武器的前瞻性思考——毕竟,目前全球约80%的无人机都由中国生产。面对日益强大的空中威胁,有针对性的防御武器显得尤为重要。
625E防空战车的主打武器是电动加特林炮,配备6根炮管,口径为25毫米,每分钟可发射4200发炮弹,火力极其猛烈。看起来,开火的视觉效果十分震撼,仿佛一条猛烈的火舌在空中喷射。然而,在实际战斗中,通常并不需要如此极限的射击。事实上,在多次测试中,625E的加特林炮在炮管转动不到一圈的时间里,便能轻松击落一架无人机。其精确度之高,足以让敌人无法逃脱。
值得一提的是,625E的炮弹与传统的近防炮不同,它采用了带有战斗部的设计。由于弹头较轻,射程相对较短,约为2.5公里。即便如此,它的威力仍不容小觑,因为带有炸药的炮弹能够在无人机飞行路径附近爆炸,即使没有完全命中目标,爆炸的冲击波也能有效增加拦截的成功率。在实战中,这种“命中附近”的战术显著提升了防空能力。
展开剩余73%为确保炮弹能够准确爆炸蚂蚁策略,625E在火控系统中加入了智能算法。当雷达锁定目标后,系统会计算出炮弹从发射到到达目标的飞行时间,并将这一数据传输到炮弹的引信中。通过精确控制,炮弹在接近无人机时会根据设定的时间精准引爆。这样,若首发未能击中目标,可以迅速进行二次射击,从而显著提高拦截率。
对于高空飞行的无人机,625E也有独特的应对策略。其两侧装有导弹发射架,每个发射架上可搭载4枚小型防空导弹,总共可发射8枚导弹。凭借其出色的射程与高度,625E能够拦截高达5000米的飞行目标。更远的距离,也能有效拦截18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无人机,625E还能有效拦截类似俄罗斯FAB系列的滑翔制导炸弹,进一步拓展了其防御功能。
625E的火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精确探测低空慢速目标。系统可同时锁定48个目标,并根据计算机分析结果蚂蚁策略,优先选择6个最具威胁的目标进行打击。整个打击过程仅需5秒,从目标探测到攻击执行,效率极高。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15公里,同时具备红外探测和光学成像功能,结合AI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并打击隐身目标。对于像“风暴阴影”这类隐身巡航导弹,625E同样能够实时追踪并有效拦截,尽管这些导弹的隐身性能并未如宣传中那么强大。
625E防空战车采用了8x8轮式底盘,具备强大的越野能力。最大行程可达600公里,公路上的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越野时速也能突破50公里,堪比装甲车的性能。车体外壳覆盖了复合装甲,能够有效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直射。实际上,面对步兵或直升机等威胁,625E根本无需担心,它的电动加特林炮甚至可以用来对付敌方步兵,助力城市作战。
625E防空战车不仅可以与装甲车队一起冲锋,为车队提供空中掩护,还可以在步兵堑壕周围部署,确保空中无人机无法对地面部队构成威胁。无论是守堑壕还是攻打堑壕,只要有一辆625E在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基本无法发挥作用,极大地保障了步兵的安全。
此外,625E还具有重要的战略防御功能,特别适合用于保护后方关键设施,如军火中转仓库、野战机场、指挥部和重要交通枢纽等。无论是一辆还是几辆625E驻守,都会让周围区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在城市区域部署十几辆625E,更是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的威胁,为整个城市提供强有力的防空屏障。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625E的名称后缀“E”代表的是出口版。与解放军自用的PLA-625相比,出口版在某些性能上有所调整,可能相对逊色一些。625E的价格也相当昂贵蚂蚁策略,出口价格超过了1000万美元,因此,解放军直到今年才开始列装这款防空战车。尽管如此,625E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激光拦截系统。若在车顶增设激光炮,便能大幅降低作战成本,同时在晴朗天气下提供更为高效的防空手段,使得其性能更加完美。
发布于:天津市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